文/图🖊 褚皓宁
为聚力创新教练员培训机制,补足教练员教学能力短板,促进部队军事训练水平整体提升。近日,一场以擒敌、刺杀、执勤等课目为主的教练员集训在武警德州支队的练兵场上如火如荼的进行。
打铁还需自身硬,兴训必先强“教头”,这场集训有何看点?不妨跟随小编的镜头一探究竟。
打破教条化“桎梏”
向“教为训、教为战”转变
支队在调研中发现,个别基层单位的教练员总是存在“吃老本”的现象,组训中往往针对性不强、质效不明显。
为打破教练员组训方法程式化、教案编写模式化、教学动作教条化的桎梏,支队对照军事训练大纲,依托军事职业教育平台,进一步规范教学教案和提升教学手段;常态开展观看一部优质教学录像、拟制一篇教案、撰写一篇个性化教学笔记、开展一次评教评学、组织一次教学会操的“五个一”活动;定期对教练员培训“学、教、研、考”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攻关研讨,制定解决措施,不断完善教练员培训方法。
“停!红方分别刺中头、胸、腹三个要害部位,取得三分,红方胜出!”在第一次刺杀对抗摸底考核中,学员王璞东便遭遇“滑铁卢”,他最引以为傲的刺杀,竟然会以败北收场!“无效动作太多,错过最佳防守时机;技巧掌握不灵活,在进攻的关键时刻速度较慢;动作幅度太大,导致要害部位暴露明显。”担负刺杀教员的翟毅凯在点评时,一语道破王璞东的动作问题。
作为“武教头”的教练员,翟毅凯有着一套自己潜心研究出来的“武林秘籍”。他针对实战对抗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结合自身多年习武的感悟,为学员们准备了纠正各类动作的“刺靶练习、接触式对抗练习、条件式对抗练习、模拟对抗练习”等十几种方式方法,极大地提升了大家实战中的对抗能力和反应速度。
“以前学习刺杀只是‘灌输式’的训练,既没有贴近实战标准,也没有融入自己所学感悟,很少去研究动作。”王璞东感触地说道,几天的集训让他感受到了训练和实战的差距,也让他找到了下步努力的方向。
抓组训内容“单一”
向“新路子、新标准”转化
“平时练的擒敌动作,怎么才能融合贯通到实战当中去?”“同志们身体素质、协调性不一致,一些难点动作掌握不到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还有没有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在集训队第一场学员研讨中,田成志就收到了学员们提出关于擒敌训练的各类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集训队将训练、处置任务等现实情况结合在一起,采取“课上+课外”“学习+观摩”“教育+实践”的方式,将学与教结合、研与练结合、以技能组训方法为突破口,针对身在兵中不管兵、日常管理粗放化等问题进行反思式讨论,并结合训练内容穿插情况处置,倒逼参训人员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破解了擒敌训练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让学员们带着问题来,满载成果归!
“通过此次培训,我学到了不少科学组训的方法,见识了很多不同的训练思路和手段,让我对实战化军事训练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任教能力也有了很大提升!”支队某部教练员王廉杰深有感触地说道。
查训练成果“转换”
向“落实处、显成果”转变
“以往,中队推荐参加支队组织各类培训的人员不少,归队之后很多却“销声匿迹”,没有发挥好提高实战化水平催化剂的作用。”在集训开展前的意见收集会上,某部中队长李国增提出了自己的困惑。
为破解“如何将成果转化为战斗力”这一难题,在集训结束后,支队业务股室便开始对教练员们进行跟踪回访,通过线上教学、录制微课、现地考核等手段,评估教学能力,检验教学质效。
支队以每次军事会操和各项考核为目标指向,全面检验教练员成果转化的质效,压实职责,使教练员队伍始终保持迫在眉睫的紧迫感;建立“机关+基层”双向讲评机制,将担负课目成绩提高幅度和官兵满意度作为年度评功评奖的重要依据。
“刚集训回来,我就担负了中队的擒敌术教学任务,这个月底的军事会操成绩还要上传支队参加综合评比。时间紧、任务重,我必须抓紧时间备课,让培训成果有所成效啊!”在谈及下步的教学任务时,学员张宇对自己的任教能力充满着信心!
监 制:朱传强
主 编:李庆领 王宜海
责任编辑:杨一鸣
值班编辑:杨 洋
投稿邮箱:sdwj_new@163.com
小编微信:sm20181207